1)第八十四章 波利坦维亚(补6月4日1/1更 3200字求订阅)_我能看见状态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打探来的消息分为坏消息和好消息两部分。好消息是,孙立恩很快就能见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女朋友胡佳了。而坏消息则是,他得为此专门跑一趟波利坦维亚——而不是在宁远国际机场拉出一条“欢迎我家领导完成对波利坦维亚医疗系统指导任务归国”的横幅就算完事儿。

  波利坦维亚……今年年底?孙立恩顿时觉得胸口上有了一块重物压着似的,别的都无所谓,自己胳膊上这条伤疤今年年底恐怕消不掉。

  “刘主任说,波利坦维亚那边的医疗系统远比他们想象的要更加脆弱一些——当地的医生缺乏训练,而且由于长期缺乏系统性的医疗体系支撑,当地居民有不少人疾病进展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帕斯卡尔博士是参加过医生无国界组织的,他对于非洲国家极其匮乏的医疗资源也深有体会,“刘主任的想法是,让你和年底启程的国内捐赠物资一起过去,然后在当地做一做诊断。一方面能够帮助当地的医生尽快适应新的医疗器械和资源,另一方面也能提升一下自己的水平——那个地方简直就是疾病进展的博物馆。”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数量,在这种人口基数下,任何一种罕见病都会被放大成非常庞大的群体。但中国的医疗资源相比较非洲国家还是要充分许多的,尤其是长期的相对廉价医疗覆盖下,基本大家都是稍微有些不适就会选择自行购买药物或者直接去医院看病。因此,要看到某种疾病的全部进展实际上非常困难——帮助生病的同伴,或者因为身体不适而寻求帮助是人的本能。而早期介入,也就导致了很多时候临床医生根本没有机会去面对发展到终末期的疾病。

  而有些疾病随着时间进展,会表现出和早期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最典型的就是梅毒——早期梅毒以皮肤缺损为主要特征。而终末期则会转变为梅毒性脑病或者梅毒性肝病,累及众多器官且症状各异。

  虽然说人家是疾病博物馆这显得有些……冷血且不人道。但这话确实也没有说错,至少在波利坦维亚,在刘堂春所在的大马拉维区域中,覆盖数百万人医疗的最高级别医院所拥有的的最先进的诊断仪器,只不过是一台生产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X光机,以及一台中国产的台式光学显微镜而已。

  这个区域里的各个部落和村庄中的居民,基本生活在无医疗保障的情况下。如果生了病,那只能选择自己扛过去。如果扛不过去……那在大马拉维区域的某个偏僻角落中就会多出一座矮矮的土丘。

  上千年来,一直如此。

  对于可能要去非洲,孙立恩一开始有些惊讶,然后就只剩下了担心。原因也很简单——他的执业医资格证恐怕也得年底才能下来。而相关的手续要怎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