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711章 交子_崇祯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想了解纸币,就必须大致的了解纸币在古代中国所发展的历史,和所起到的重dà作用!

  这也是崇祯皇帝朱由检这几天在反复思考之后,先不去管自己的新法,而是将重心放在了货币的改制上面,只要在经济上抓稳了脚跟!牢牢的抓住了北直隶的经济基础!他不担心这帮老臣能翻什么风浪!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一个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人!

  据文献记载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证,我国货币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以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流行的方孔钱,中国货币文化的发展可谓源远而流长。到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纸币——“交子”。

  历史考证,“交子”最早在成都万佛寺内印制。

  过去的研究者曾认为,成都东门的“椒子街”应该是当时官方印制“交子”的地方。因为《成都城坊古迹考》对成都东门“椒子街”有这样的解释,“一说街名曰‘交子’,以宋代尝设交子务于此。”

  但是当地的货币收藏家对此说法提出了质疑,因为根据《成都金融志》中的文字解释:“北宋益州的‘交子铺’实为四川历史上最早的货币金融机构,而益州的交子务则是最早由国家批准设立的纸币发行机构。”显然,说纸币发行机构就是印制地,是没有依据的。也就是说,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椒子街”就是“交子”的诞生地。由于“交子”诞生已900多年。又无具体的实物考证。只有从文献资料中查找。在2009年,货币博物馆的詹星就开始从历史典籍入手,查找“交子”的诞生地。《全蜀艺文志》,元代费著的《楮币谱》中有一段文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增1员;掌典10人,贴书69人,印匠81人,雕匠6人,铸匠2人。杂役12人,廪给各有差。所用之纸,初自置场,以交子务官兼领,后虑其有弊,以他官董其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使特置官一员莅之,移寓城西净众寺。”这说明官方发行的“交子”印制地就在城西的净众寺,不过经过了900余年,成都早已没有什么净众寺了。怎么找呢?后来,经过四川南充市的学者丁祖春的帮忙。詹星的查证又深入了一步,原来,净众寺最早建于东汉桓帝延熙年间,六朝时名为安浦寺,唐时名为净众寺,宋代换名净因寺,元末明初更名为万佛寺,明末张献忠进川后毁于战火,清代康熙初年重建,仍名为万佛寺,地址就在成都西门金花桥侧。

  二、产生原因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zhì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