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章 锦遭伤后从新制 一_宠文结局之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锦遭伤后从新制(一)

  流珠这贞节碑,到底是没能请下来。她告知徐大徐二后,徐大眼睛一亮,搓了搓手,正要说话,流珠微微一笑,说了徐子期在东北立功,不日便将凯旋归来的事。徐道协听了,那眼睛立刻暗了下去,啧啧两声,蹭了顿饭后,不情不愿,但还是不得不抱着那只咬鸡悻悻然地走了。

  没过多久,已至秋末,寒云衰草,帘帏飒飒,天气愈发凉了,然而在这汴京城中,人们的热情却分外高涨。不为别的,只因京试即将来临,而汴京这群富贵闲人们,一爱博戏,人人都有颗好赌的心,只不过有的赌得雅致,有的赌得粗俗,这二来么,拢袖之民们还喜欢附庸文雅,填个词儿,找歌女编成曲儿,再享受不过。而这京试,正好能同时满足汴京百姓的两大爱好。

  说起这个,便要讲一讲这小说里的架空宋朝的科举制度。

  便如同历史上的唐朝一般,这“宋”朝的科考考的主要是诗文,即所谓文官考试。让流珠这样现代的人听了,当然会笑话,这考谁的文章写得好,谁的诗词编的妙,真的能选出为民做主的官儿?不过流珠在这儿待了十年后,总算是看穿了这里面的门道。

  诗词歌赋,最是主观不过。有的人就觉得婉约风好,有的人偏认为豪放派妙。所以在阅卷的时候,有猫腻的地方就多了。先帝朝时,三鼎甲,即所谓前三名,基本都是世家子,便是排出二三十名,也少有真正的贫家子。这里的科举,不过就是给官门子弟锦上添花的东西,可怜无数寒门学子,仍要为了这一点渺茫的希望耗上几十年光阴。

  好在傅辛这位一国之主,对于这样的科举制度,也心存不满。

  他早就想改革科举,令考试内容关乎实际,只可惜登基才不过几年,基业不稳,朝中阻力颇强,这改革一事,不能冒冒然的提起。如今敬国公等人因为造反被砍了头,至于勋国公阮镰一派呢,傅辛对东北剿匪一事隐而不发,只暗示他们东北出了事儿,具体什么事儿也不说明白,拿这当把柄吊着他们,这群人心里发虚,也不得不服了软。剩下的几个世家,知道如今官家手段愈发厉害了,也不敢当这出头鸟儿,多说些什么。

  傅辛思来想去,便决定先拿今年这京试开刀,改一改科目设置,看看效果如何,之后再行决断。

  汴京百姓们正在设赌局压状元呢,听得官家下了旨,将诗词改为考策论,策论不但包括治世之道、经史之学、吏治刑罚,甚至还囊盖了天文地理,甚至数理之术。世家满肚子苦水,百姓们却大多是叫好的,只是先前押的人,这下也不知道还做不做得准,纷纷跑到博戏摊子改押注的对象,场面倒是热闹得很。

  傅辛这几日忙于政事,无暇叫流珠进宫,流珠却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