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5章 石原终于掌权了_山河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反对扩大战争。也就是说:在西北的挑动内战,同时建设满洲国,巩固、稳定华北,堵住俄国人南下,再向南洋渗透,得到马来亚的橡胶和文莱的石油,同时挤走英国人,争取把手伸到“兰印”确保石油供应,这以后再和美国进行“最终战争”。”

  提到这里,李璜的脸上略流露出丝许嘲讽之色。

  “这确实如杨主任所言,具备可行性,但未免也太过一厢情愿了,首先在对苏俄问题上,石原的态度是暂时不与其交恶,但是日本的北进是其国策之一,而同时,苏俄方面因我国与日本的停战,亦发生了改变,去年日本在张鼓峰的试探性举动,迫使一味避免两线作战的苏方作出了让步,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几年内,日本仍然有可能因为边界问题,继续进行冒险性尝试,石原是参谋长不假,但是原忘了,当年他还是中佐的时候,就发动了“918事变”而这一示范效应,是否会激励日本中基层军官作对苏冒险尝试呢?”

  李璜的分析让管明棠、杨永泰等人颇以为然的点着头,“下克上”正是石原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一次让步、两次让步、三次让步,苏俄为了稳定远东,接连不断的让步,不会让日本满足,反而会进一步刺激日本的胃口,当这个胃口被刺激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主任,到时候,无论苏方是否愿意,他们都不得不应战,而界时东北的局势必然发生变化……再就是对美态度,美国与苏联不同,美国在亚洲更多的是商业利益,如果不直接入侵菲律宾,以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的盛行,美国很难对日本采取措施,但问题却就发生在这里——资源,正如这份大纲中分析的那样,石油与橡胶恰恰是东北所不能提供的,甚至可以说,资源问题才是日本最根本的问题!”

  作为三省参政会的参政员,自中日停战后,他一直在研究着日本这个未来几年中,华北当局最大的,甚至可以说唯一的假想敌,与其它人大都通过军事去研究这个敌人不同,在邯彰的经历,使得他更侧重于在经济上去分析这个假想敌

  “欧战后的二十年间,随着日本经济增长,各类物资的进口量有增无减。到民国十五年,日本所需的各种基本原料物资中,只有煤炭的自给自足程度达到y90%。其余各项中,铁矿石的自给率为16。7%、原油20。2%、铝40。6%、锡28。8%、盐31。3%。除此之外,诸如橡胶、镍、铝矾土之类的物资完全依赖进口。巨大的资源输入当然换来了国家的发展。到民国十六年,日本的发也量位居世界第五,钢产量占世界第六,棉纱产量世界第二,人造丝则是世界第一。但在所有工业化国家中,日本最为依赖海外原料运输。日本作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