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七十六节 玻意尔书信聊中华 听介绍洛克谈看法 黑色柳丁_命运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一章:下一章:

  看来没人能真正体会得到中华帝国内心的矛盾与彷徨,但始终有人在观察着中华帝国的一举一动。他们中有些人含有善意,有些人怀揣恶,有些心怀敬仰,有些则带着有色眼镜。可无论是哪一种,这些观察从侧面构成了中华帝国的另一个面另一种风情。甚至有的连中国人自己都未曾注意过。

  “亲爱的约翰,很高兴能与你恢复通信。漫长的印度洋战争阻碍了我们之间的联系。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也让我有足够的时间收集在中国的见闻同你分享。我知道你一向对传教士们关于中国的描述嗤之以鼻。认为那些传教士不够诚实,认为法国的那些重农主义者在捏造事实。所以在写信时总再想但愿这上面的东西不要让约翰看着犯困。

  好了就像中国人经常说的那样让我们‘言归正传’。从你上一次的信中我得知你为著名的辉格党领袖莎夫茨伯里伯爵医好的怪病,并幸运地成为了伯爵的助手。而且在伯爵的资助下你还开始了《人类理解论》的创作。听到这些我真是替你高兴。我早就说过相比做一个医生,约翰你更适合成为一名哲学家一名政治家。而现在的英国也确实需要有这样的一个人能将英国社会目前所普遍流行的观念用一种完整的逻辑结构将这些零散的观念组合到一起。

  虽然我早就知道约翰你是个经验主义者,但我相信在著书过程中必要理论论证还是不可缺少的。而我作为中华帝国的皇家学士,恰恰有幸出入这个国家的上流社会接触各式各样的学者、文官以及将军,并且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来参与一场东方式地政治哲学辩论。同欧洲一样一切的起因源于现实个人诉求与传统利益分配的矛盾,不过在中国这导火索却是由中华帝国的缔造者弘武女皇亲手点着地。

  或许你在别处已经听说过有关这位东方女皇的诸多奇闻逸事。不过在这里我要明确地声明弘武女皇既不是示巴女王,也不是伊丽莎白一世或伊莎贝尔一世。就我的观察她是一位充满**与果敢的改革者。这一点从她对中华帝国的一系列设计中可以一窥端睨。由于女皇和她的追随者均来自帝国的东南沿海。那里的人们思想开放并且乐于接受外来文明特别是欧洲文明的启发。这其中荷兰、葡萄牙作为最先在中国建立贸易据点,欧洲国家对中国人地影响也就特别的明显。因此你可以毫不费力地从中华帝国的现有制度中看到荷兰共和国的一些影子。对弘武女皇也曾在私下里向我坦言说,明帝国崩溃的原因并非只是某个君王地放纵或者某个奸臣的弄权,而是整个天朝制度的缺陷,所以帝国需要借鉴欧洲的一些经验来构筑新的制度。我当时便提出说在欧洲有许多人羡慕中国的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