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三三章 还都洛阳_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秩序,同时会有部分兵马驻守江宁、临安、江州这些南方要地,确保南方稳定,杜绝后院起火。当

  秦桧成为血淋淋的白骨时,南征之战终于以大获全胜结束,许多事情暂时告一段落。西

  湖畔的岳飞祠正在修建,秦桧的跪相也在铸造,大宋朝廷的各项职能也在逐渐恢复,一切重新归于平静,井然有序。

  整个过程里,所有的决断与审判执行,都是以太上皇赵佶的名义对外发布敕令。

  换句话说,大宋仍旧没有皇帝。但

  是朝会每日都在举行,尤其是当张浚、赵鼎、吕颐浩、韩世忠等昔日的忠臣良将,以及范宗尹等人文臣全部到位后,临安朝廷可谓人才济济一堂。

  首先被讨论到的一个问题便是——还都。太

  上皇赵佶是现在名义上的君主,人在洛阳,群臣不能留在临安侍奉皇帝吧?

  临安只是行在,太上皇亦无南下打算,所以还都成为一个重要话题。还

  都东京?

  然而东京汴梁多次遭遇战火,已经破损不堪,皇宫也被田师中付之一炬,并不适合皇室居住、百官理政。

  而且靖康之变的教训殷鉴不远,大宋立国百余年之后,东京汴梁最大的弊端暴露的无比彻底。城外一马平川,压根无险可守,京畿安防多有不利,前车之鉴,必须吸取教训。

  想当年,太祖皇帝也是考虑过迁都的,只是被搁置了许久,如今总算是再度提上日程。

  西京洛阳,周遭有虎牢等多处关隘为屏障,而且自东周之时便是王畿之地,是汉魏唐等多个朝代的古都,帝王之气浓郁。

  洛阳城也是这几年新建,城市规划与建设都是一等一的,气势磅礴,固若金汤。洛阳城中也修建了一座皇宫,名义上是给的太上皇居住的行宫,却比正经的皇宫更为气派。

  相比于东京汴梁,洛阳唯一不便利的大概就是漕运,唐末五代战乱,到洛阳的漕渠遭到破坏,多有淤积,远不如东京汴河那般方便。

  徐还大概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故而已经派水工疏浚河道,勘测地形,准备重新整修洛阳漕渠,保证南方的粮食、物资、财赋可以顺利运抵洛阳。

  高阳郡王把准备都做到了这个地步,其他人还能说什么呢?

  至于金国的威胁,似乎也不值一提,洛阳北边的河东之地已经回归大宋,仅仅一个河北……收复似乎也指日可待。是

  的,西军北伐先后胜利,给了大宋臣民莫大的信心,他们不自觉地坚信击败金人,收复河北,甚至燕云十六州会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洛阳是大宋未来当仁不让的都城,还都之事自然也就板上钉钉。群

  臣许多都是北方人,南渡也不过十年之久,对故乡也是颇为想念。若非如此,东京光复之后,也不会有那么多达官显贵返乡。

  临安到底只是偏安一隅之地,洛阳也是天下中枢,但凡胸怀大志之人,自然知道如何选择。故

  而朝堂上很快便达成共识,临安改回原名——杭州,取消行在地位。先

  帝赵构灵柩迁葬巩县大宋皇陵,群臣与大军准备还都洛阳。

  大宋之重铸山河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