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0章 惊变_殊色误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却见刘徇气度从容,上前一步,将阿姝挡在身后,阻住耿允目光,再淡然抬眸,直直与他对视,朗声道:“我妇貌美,世人皆知。幸当日我主动求娶,方得此妇,实是大幸。”

  言语间,尽是对赵姬的喜爱,全不理会耿允言语间的调|戏窥伺之意,骤然令其面上无光。

  紧接着,未等其回应,刘徇又笑问:“今日陛下设宴,邀我刘氏诸侯宗亲共赴,行家人之礼,却不知大司马为何前来?”

  他说得坦然,其中却毕现讽刺之意。

  所谓家人之礼,便是指撇开君臣之别,如寻常家人一般,不拘礼节,一同作乐。少帝虽与大多诸侯血缘渐淡,可到底都是同姓宗亲,追根溯源,都系出高祖。

  而耿允不过一外姓朝臣,虽握有权柄,代天子理政,却仍与天子有难以跨越的君臣之别,在刘姓宗王面前,更是不能相提并论。如此家宴之际,他突兀而入,实在令人忍不住嘲讽看轻。

  耿允原本傲慢睥睨众人的面容一下僵住,阴沉沉瞥过一众低头忍笑的诸侯,最后望向刘徇,脸色阴晴不定。

  过去,刘徇一向以谦恭温和示人,从未如此言词锋利,今日忽然一改常态,难道是已经察觉了什么?

  他双目眯起,道:“我受命先帝,辅佐陛下,不论是朝政大事,还是饮食起居,皆事无巨细,一一查问,今日之宴席,自然也当如此。”说着,他又意有所指道,“否则,若有谁背着我,引陛下误入歧途,可如何是好?”

  人人皆知,所谓受命先帝,不过虚言。先帝驾崩时,的确以耿允为辅臣之一,然同时受命的,还有刘徇兄长,时为大司徒的刘徜。且先帝所托之孤,也并非如今的少帝,当日的中山王刘显,而是时年十四,先帝亲封的太子刘旦。

  其时,耿允非但未与刘徜共行辅政之责,反而以孝期违孝道为由,废太子刘旦为东海王,令其不堪重压,暴毙而亡,随后才扶更年幼的刘显登基。

  刘徇仍是面有和煦笑容,风度不改,略一作揖,却不无嘲讽道:“想不到大司马这般忠于先帝,忠于汉室。”

  耿允到底也是儒生出身,深知伦理纲常,面对此言,自觉无颜,遂冷笑一声,拂袖转身,拾级登台。

  刘徇望着他背影,唇角勾起个细微的笑。他这般反应,果然与先前料想分毫不差,有心篡权,却惧人言。

  他的软肋,便在“名正言顺”这四字上。

  ……

  高台上,太后与天子已列坐,待耿允与诸侯入内,便命不必行礼,落座奏乐,一时令殿中呈现一派祥和融洽之相。

  然诸侯都还因方才高台下萧王与大司马对峙一幕而心有余悸,纷纷无心享乐,只暗中观察那二人。

  刘徇始终镇定自若,举手投足间,俱是举重若轻的君子风范,而耿允则面色阴沉,时不时瞥一眼刘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