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三十章 粮食战_伐清16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来到夏末,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粮已经基本收割,往南的地区还要更早一些,而孙可望和刘体纯策划的“粮食战”也随之展开。

  军情司派出了数百名线人,除了专门联络各地绿营军头,争取地方乡绅的合作和策应之外,还有为收购清廷统治区内的粮食,开辟走私通道的。

  随着清廷节节败退,八旗损失惨重,独木难支,除了江南重地,其在北方各省的统治秩序只能更多的依靠汉人军头,这使得两地的走私贸易逐步开始猖獗。

  而为了筹备更多的军饷,制造武器,清廷加税不断,徭役繁重,各地的反抗此起彼伏,原本因为人口损失过半,天灾减少而稍稍缓解的人地矛盾和刚刚恢复的生产力很快又被破坏。

  随之而来的,清廷的统治也陷入了明末崇祯朝的恶性循环,在不断加税和繁重的徭役中,渐渐形成了一股又一股的流民。只是因为时间问题,还没有形成足够强大的力量。

  但数以万计的流民很快又和退入山区的各地义军结合,原本已经被清廷正压下去的义军再度死灰复燃,星星之火,逐成燎原之势。

  不过,相比起三百年的腐朽明廷,清廷还是可以做一番垂死挣扎的,既然从百姓这里刮不出钱来,那就从乡绅这里“借”,对付这些汉人,满州贵族们可毫不示弱。特别是有了江南严查欠税的成功经验之后,更是一点不含糊。

  但问题是,清廷能够迅速在关内建立统治,靠的就是和这些乡绅合作,一起收刮穷人,如今狗咬狗了,很多反应过来的乡绅已经在谋划着投靠孙可望,李定国了。

  当然,很多大族是两边押注的,几个少爷抽签,一个投绿营为清廷效力,一个偷偷潜伏过去投明军作人质,还有的留守家业,反正只要有一方赢就可以了

  甚至还有的乡绅为了和军情司联系上,表示自己身在清营心在汉,是忍辱负重,曲线救国,花了不少银子找门路,但这些人中,大多数都被那些所谓有门路的骗子给白白骗了。

  相比之下,依靠“编户齐民”和“营庄”,“农兵”,在西南各省老区,湖北,江西等新收复地区迅速建立了统治,又在夏粮的征收中,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威慑,彻底压服地方的南方八省,则是一片欣欣向荣。

  湖北,江西等新收复地区的乡绅在经历了年初的剿匪之后,再也不敢反抗,他们最终还是看明白了——孙可望是个狠人,不要尝试和他讨价还价,更不要试探他的底线,这已经不是闹一闹就可以免税的前前朝了。

  但是,他们也没得选,在这个乱世中,天下第一强军在孙可望手里,只要他能打胜仗,就算学着李自成追赃拷饷,治下也无人敢不从。

  各地营庄在大量农具,耕牛,种子和新兵修缮的水利设施的支持下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